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墨子號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顯示觸控玻璃實現量產……在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征程中,創新已成為安徽省發展最鮮明的特色、最強勁的動力。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展開熱議。
制度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剛剛過去的2016年,安徽省創新發展亮點紛呈,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1位,創新成為安徽形象的靚麗名片。 要把制度創新作為根本保障,破除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 凌寧代表說,創新不是喊口號,必須要有制度作保障。
安徽制造創新驅動 集聚發展強勁動力
去年,國務院批準合蕪蚌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并正式批復《安徽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 今后,安徽省應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下功夫,構建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 張臘梅委員坦言,安徽省要以全創改和合蕪蚌為載體,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只有掃除障礙、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
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批復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后第二個獲批的城市。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的消息令人振奮! 陳曉劍代表說,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在科研管理、高端創新人才引進、科研人員激勵、科研機構評價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探索,統籌全國創新資源開展科技攻關,為全國樹立創新標桿。
科技創新,搶占源頭創新高點
應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以源頭創新為核心的基礎研究,增強安徽省持續發展能力。 陳初升委員說,近年來安徽省在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原始創新成果,為我國搶占源頭創新高點作出重要貢獻。今后,安徽省應持續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創建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建設一流大科學工程和設施集群、一流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
在光伏發電領域,陽光電源正因為在關鍵技術上突破,打造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逆變器,才贏得市場信賴,實現光伏逆變器發貨量全球第一的夢想。 我們全線的逆變器最大效率已達到99%,下一個目標就是通過科技攻關實現99.5%的目標。曹仁賢代表認為,企業應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在獨有獨創上下功夫,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創新驅動本質是人才驅動,科技創新應激活主體活力。凌寧代表認為,既要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打造更多一流創新主體,更要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和創新激情,為他們營造一個崇尚創新、寬容失敗、鼓勵探索的創新、創業環境,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葉萍委員說,安徽省智能制造業發展還存在缺少領軍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缺乏領軍型創新人才等問題,建議盡快制定發布全省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點支持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裝備的開發應用。
產業創新,引領經濟發展潮流
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實驗室,催生一系列變革性技術,成長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完顏旭輝代表說。目前,安徽省已確定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24家,2015年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實現產值3082.7億元。 2016年1月至10月,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高7.8個百分點。
方才委員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經濟發展的導航儀,提高區域競爭力的主引擎,提升發展質量的推進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前瞻性、戰略性、創新性于一體,不是每個市每個縣都具備發展條件。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綜合研判產業發展、科研創新和人才集聚能力,瞄準高性能計算、健康醫療、智能機器人等技術儲備領先領域,搶占產業制高點。
瞄準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專項,新興產業精準發力。未來5年,安徽省將在新型顯示、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打造10個千億元級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在太赫茲芯片、精準醫療、先進光伏制造等領域建成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新藥創制、核能裝備等領域建成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到2020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萬億元。
產業創新還須合作共贏。 張臘梅委員舉例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目前已進入高峰期,且在智能交通、精準農業、物流監控、智慧旅游等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議安徽省盡快出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與產業化實施方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產業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大力培育和拓展安徽省北斗系統應用市場。